專題研究 / TOPICS
經典案例 / CASE
案例多媒體 / VIDEO
專家智囊 / EXPERT
臺灣的布農部落休閑農場—由窮困山村到高級休閑區(qū)的華麗蛻變!
發(fā)布時間:
2017-01-09
來源:
作者:
一塊貧瘠的土地,因為一個瘋狂而又可愛的農場主的到來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。。。。。。
布農部落休閑農場位于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花東從谷,占地二十多畝,都以“布農文化”為主題;四周鹿鳴溪與青山美景環(huán)繞,還能體驗農牧生產到加工的樂趣這么豐富的觀光產學資源。你能想象到,這里二十年前曾經是個特別貧瘠的地方嗎?
農場的創(chuàng)始人是白光勝,三十多年前,他從臺南神學院碩士畢業(yè),創(chuàng)立了布農文教基金會、休閑農場、有機農田,提供族人工作和生活保障。
窮山僻壤之地,到底有什么產業(yè)能留住人呢?上帝讓他看到了“觀光”這條路,想到臺東有七族原住員,左擁青山綠水、從谷,右親太平洋,而且沒有工廠污染,如此瑰寶正是部落最好的機會!但,執(zhí)行上卻萬般困難。
首先,他要勸服老父親捐土地,“什么?你要我捐祖產?這塊地可是養(yǎng)活你們七個孩子!“父親當然不愿意,幾經溝通才勉強答應。這兩公頃多的基地,讓白光勝的夢想得以著床。
他回想:二十六年前,白光勝的月薪才八千元,但我曾經募款蓋出一千兩百萬的教會,那時所有人也都說不可能。所以,他同樣要以“把不可能變可能”的精神成立基金會、開建農場。
農場有了土地,還要建設。白光勝以每人一天五百元的工資,請了八位和他一樣的身障朋友蓋石板屋,此舉深獲各界關注,伊甸基金會也協(xié)助募款,幫他成立全國第一個原住民基金會,建構“社會企業(yè)”的概念。但他知道,要永續(xù)成長期還是得有產業(yè)。
他回想和妻子李麗雪在臺南神學院讀書時,每周最大的享受就是泡咖啡廳。在走訪多家熟悉的咖啡廳取經后,將牛舍完美變身成精致的“歐風咖啡廳”。這頭牌景點打響農場名號,陸續(xù)餐廳、住宿區(qū)等才能穩(wěn)健登場,慢慢發(fā)展成今日游宿產學豐富的風貌。
傳承孩子不可忘本,透視實務學習人生態(tài)度
二十年后的今天,農場已有九十八個員工,四十多位兼職的部落孩子,可以養(yǎng)活百來個布農家庭。部落的孩子們寒暑假一定要到農場“學習”,除了訓練能力與自信,最重要是傳承“不忘文化”。
牧師的六個子女,也都在大學前休學兩年,在部落打工賺學費,種菜、養(yǎng)牛羊、餐廳端盤子、上舞臺表演,后來也都選擇留在部落奉獻。牧師認為,勞動不代表不重視課業(yè),而是從勞動中學習人生態(tài)度、處事方法,確立生命目標——心靈富足。他常感嘆,“現(xiàn)在的父母啊,別把孩子該做的、要做的都做了!”那孩子能學會什么呢?
在臺灣僅存的花東綠色沃土上,他也鼓勵部落教育年輕做“有機農作”、“有機民宿”,各地區(qū)設養(yǎng)雞、種菜、香草、瓜果等不同專區(qū),生產由基金會收購、統(tǒng)一行銷。
基金會為青年造路,同時投入“五餅二魚關懷計劃” ,每個月兩次固定送農場所產給部落老人,并為病苦人家禱告,建立信心?!爸灰鷣碛嗳嘶貧w自然,這就是臺東人的機會?!蹦翈熀苡行判模梢源蛟斐觥爸挥惺ソ浛吹玫降?,分享的部落”。
建筑表演融入原味,作物生產栽培屢獲第一
從二十年前只有兩萬元經費,白光勝就開始整地蓋農場,到現(xiàn)在每年得支付三千萬人事費用,白光勝說:“農場要能自給助人,其中有千般萬業(yè),只能靠不斷學習!”
像當初辟地第一景部落咖啡屋,要打造“山谷里的歐風”,可不是鐵皮屋或板凳就將就成行。堅持有度假品質,才能創(chuàng)造人氣,他和太太走訪多家咖啡廳向老板咨詢開店細節(jié),各地找尋設備與家具,光桌椅就花六十多萬,這才成就出理想中的“歐風”。再搭配部落手織桌巾、粗獷木雕、層層石板,以及獨享的戶外微風山嵐,沉浸在美景與咖啡香之中,無數(shù)的戀曲在這里發(fā)生!
而既是布農部落,他每年投入一百五十萬元請各族雕刻好手駐村創(chuàng)作,農場于是“原味”漸趨成熟。此外,更將傳統(tǒng)歌舞搬進園區(qū),讓美好的“八部合音”感動了無數(shù)旅人的心;同時,也爭取各種海外演出,開闊族人視野。牧師咪咪笑說:“早年,大家在泥巴地上跳舞,像日日慶典,看似辛苦,內心卻無比富足!”
再說到七年前想栽種椴木香菇,歷經波折,去年終于有埔里菇農愿意技術轉移,他與農業(yè)部同仁馬上展開“產學之旅”。
學習烘帶殼花生也一樣,凡事親自了解,確定可行才投入栽種。就是場外的栽種情況、價格,牧師心里也有譜;他舉例細算:兩分的白蘿卜八十天可收入八萬八千多元,接著可轉作玉米,基金會農業(yè)部二十多人,其中八人有私有土地,若能投入有效栽種,每年可多收十五到十六萬元,對家庭不無小補。
近年基金會輔導部落轉型有機栽培,再以高價收購,工作人員加工制成果汁、果醬、精油皂,或提供年菜、烘焙等宅配,產區(qū)到部落自產自銷,有如一個完善的小社會。
凡事不斷思學、精進,就是要為同工找更多機會。而在這樣的精神之下,農場也屢創(chuàng)佳績得第一,不但榮獲臺東最大有機農田(17甲),也具有原住民區(qū)第一家CAS驗證竹炭、有機農產品驗證、休閑農場服務品質認證……
大自然是最佳教室,跟著原民達人體驗生活
到訪當天,廚房的部落媽媽們正忙著做菜,宅配一箱箱送出,從產地到餐桌“一條龍服務”;香味四溢的小烘焙坊,從雞蛋、揉面團,到果干或夾陷,全來自園區(qū)自產。
忙進忙出的小幫手們不過十來歲,都是部落孩子趁放假隨父母來“工作學習”。他們自信十足,像今年小五的湘玲每個寒暑假都來,以前害怕陌生人,現(xiàn)在喜歡融入人群,指著她手作的面包驕傲地說:“很多人羨慕我有這樣的才能”。慕名來駐村的,還有各國“打工度假”旅人,以色列來的艾里,說著生澀的國語,幫忙煮咖啡、教英文,他已經來第N趟了。
還有更多達人玩家,提供各種專業(yè)來服務一般游客,帶大家在碩大園區(qū)學玩農牧野趣和部落文化,包括:喂養(yǎng)雞羊、采摘蔬果、自制果汁或果醋;也可以體驗劇場歌舞、射箭、設置陷阱、樹皮打陀螺等原味十足的活動。此外,這里的自然生態(tài)更是一絕,不但隨處可見獨角仙、蝴蝶、螢火蟲等昆蟲,而且還被列為“臺灣觀察甲蟲絕佳地點”之一呢!
窗景宿房深具特色,一湯一飯散發(fā)原滋原味
走在一處處白光勝夫妻和布農團隊多年打造的設施:咖啡屋、民宿、餐廳、農牧場、部落劇場、紡織工作坊、原作民當代藝術中心、河堤公園等,可以體會,點點滴滴都是他關懷族人和旅人的心意。
園區(qū)有六十八間窗景套房,以及可容納百人的在會議室,還特別提供五天以上的打工換宿機會,而且,多年來與無數(shù)海內外訪客都維系著深厚的情誼。
此外,住在這里,三餐也有兩種選擇,并講究以當?shù)厥巢娜氩耍还苁翘撞突蚝喜硕疾捎米约肄r場或契作的有機蔬菜、健康肉品;其中以養(yǎng)五個月跑步雞(斗雞)煮制的“白斬雞”、只包糯米及腌制豬肉的“手工月桃飯”,就是牧師的得意菜單!
原本的窮山僻壤,因為一位“瘋狂牧師”的獨到遠見和親力親為,變身名副其實的“桃源村”,這過程,著實讓人感動!
看看那純到老鼠也愛吃、一定要放保鮮盒里的手工皂,以及山邊當初一公斤剩不到五塊錢的“萬惡桂竹”,被白光勝和八位科學家組“釣竿團隊”,蓋竹炭生產竹炭、做驅蟲竹醋液,連灰燼都能當肥料!CP值屢飆新高,您能說這位牧師不是瘋狂又可愛嘛!
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【創(chuàng)意設計與場景營造】全案服務
2025-03-25
2024-12-23
2024-12-23
2024-12-23
2024-12-23
2024-12-23